在百度輸入黑枸杞,顯示相關結果約714000個,在某寶輸入該關鍵詞,結果為1.62萬件。黑枸杞,青海草原上常見的野生植物,它的身價從8年前的每斤幾百元,上漲到現(xiàn)在的“最高萬元一斤”。
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,“有300%以上的利潤,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,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”,于是暴行在陽光下發(fā)生。數(shù)千外來者蜂擁而至青海草原,瘋狂掠奪本可以治理鹽堿、改良土壤、減少沙塵的黑枸杞——一種防風固沙的經(jīng)濟作物,盜采者明目張膽的進行了殺雞取卵式的采摘。
被神秘化的黑枸杞變身為專治百病的“圣果”,養(yǎng)肝明目、改善睡眠、減緩衰老的“美容神藥”和“抗癌明星”,“漲聲”和“掌聲”的背后,是部分商家的“精心策劃”。雖然有科普者聲稱:高價買黑枸杞不如吃茄子皮,并確認花青素的宣傳沒有直接的臨床實驗數(shù)據(jù),藥典也沒收入黑枸杞這味藥。從燕窩阿膠到螺旋藻,從蟲草極草到瑪卡,國人似乎總是在消費迷信中,“人傻錢多”一度推波助瀾商業(yè)炒價行為,并在這種惡性循環(huán)中無以自拔。國人歷來喜歡跟風和圍觀。有什么樣的消費文化,就會因之而產(chǎn)生各種社會亂象,并讓整個社會背負過大的成本。
有媒體報道,今年8月,就有超過5000人洗劫了青海草原上超過300萬畝的草場。面對這種群體掠奪,不僅當?shù)啬撩窈涂词氐某邪淌譄o策,就連警方也捉襟見肘。截至8月30日,警方對數(shù)千名盜搶者展開執(zhí)法行動,僅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32人。無獨有偶,今年8月25日,山東榮烏高速一輛禽類運輸車傾翻,數(shù)萬只小雞散落在路上和高速護坡上,附近村民聞訊紛紛前來抓小雞,不少人開著三輪車,成車裝回小雞,也有被堵在路上的人下車抓小雞,現(xiàn)場警察也無法制止。這兩個案件并不是孤立的,法不責眾的跟風和圍觀心態(tài)根深蒂固。
“草原太大、牧民太少、盜采者太多”,牧民如此總結無法抵御盜采的原因。這些都是實情,卻不是盜采黑枸杞公開化的全部答案。值得追問的是,盜摘搶摘黑枸杞和圍抓翻車小雞事件為何明目張膽公開化?光有一個“法不責眾”恐怕難以準確解釋。就算不是法律專業(yè)人士,盜搶者也應該知道“盜”和“搶”都是違法的。在物權法上,“我的東西,我不給,你不能搶”。如有違反,刑事司法就要介入。這樣的常識,本無需再普及。是什么讓一些村民不顧生命危險跑上高速路?又是怎樣的生活困窘讓村民們冷漠了心腸,不惜在他人遭受危難之際趁火打劫、落井下石?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對法律的無知壯大了他們沖上前去的膽量,占便宜心理加快了他們加入哄搶隊伍的腳步,你弱你窮,所以你有理你可以搶?!貨車傾翻,不僅散落了隨車貨物,更是讓一些無知村民的節(jié)操碎了一地,這不是什么見利忘義不文明的哄搶行為,或者冷漠自私的人性弱點,而是赤裸裸的違法犯罪!
青海草場遭到的洗劫,情況就更為復雜些。這些從各地趕來的各色人等理直氣壯:“草原的黑枸杞是天生的,不是你的”。難道采蘑菇的小姑娘也是有罪的嗎?聽上去還真是一時無法反駁。正如身價“尊貴”的黑枸杞不是普通的蘑菇,承包方依法承包的草原也不同于國有森林。嚴格說來,在草原承包經(jīng)營這一法律關系中,承包人只擁有草原的使用權,并不擁有對承包區(qū)內(nèi)野生植物資源的處分權。可見,公然盜搶黑枸杞的緣由,除了黑枸杞高高在上的價格,還有野生黑枸杞那模糊不清的法律性質(zhì)。解決之道在于,借助青海的地方立法權,明確草原承包的內(nèi)容,除了畜牧業(yè)生產(chǎn)外,還包括對承包區(qū)內(nèi)一些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占有、使用、收益和處分權——當然是在保護草原生態(tài)的前提下。事實上,如果沒有野生黑枸杞,草原的承包價格一定是不一樣的。明確法律權屬之后,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加強執(zhí)法,嚴厲打擊盜摘搶摘。“草原太大、盜采者太多”,是嚴厲執(zhí)法需要面對的難題,但并不是無法承受、無法克服的難題。采摘黑枸杞有季節(jié)性特征,臨時性的全省甚至全國的統(tǒng)一調(diào)配執(zhí)法人員,應是較具可操作性的思路。
缺乏獨立的判斷力和理性的自控力,是一種可悲。如此強烈反差的狀況,無疑是跟風與圍觀式頑疾造成的惡果。在這樣的社會環(huán)境下,個體很難真正成熟、理性并具有獨立性,表現(xiàn)在消費需求上,便是集體式夸大某種食品效果,表現(xiàn)在逐利上,就是由此產(chǎn)生了極強的放大和群聚效應,甚至罔顧法律。黑枸杞不過是跟風頑疾的工具性標注,不知道下一次又有什么會被人推崇為“奇物”而引發(fā)一場消費狂歡?
離奇的故事,總有相似的軌跡。投機之惡,從來都不乏先例。